潘进芬—巾帼建功明星
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16-10-22 浏览次数:

    潘进芬博士,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教授,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爱党爱国,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踏实教学:教学上踏实认真、谦虚努力,向有经验的老师们学习,不断地归纳总结他们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同时参加国内外进修培训,坚持自我提升,努力使所教的课程和国际前沿接轨。坚持“强化基础、注重综合、突出特色”的理念,勤谨认真地备课,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评估中督导专家这样评价潘老师的课程:“为人师表,注重教书育人。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投入,教学思想先进,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给予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多的关心、交流,正面激励”、“能引入当前国内外科研成果中相关的最新指示及比较经典的相关实例”。潘老师任职以来曾独立讲授过本科生课程:基础生态学、环境生物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导论(双语)等;研究生课程:生态工程与海洋环境保护、科技论文英语写作(双语)等。参与讲授本科生课程:环境海洋学、环境科学应用实践讲座、生态毒理学以及研究生课程:高级毒理学、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德国留学生硕士课程)等。20092012年多次获选作为中德海洋科学暑期研讨班 (Sino-German Summer School) 的授课教师参与中德交流。

在“环境科学国际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以及“本科教育国际化课程建设”教改课题的支持下,和领导及同事一起探索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的国际化建设,协助学院邀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资深学者受聘为学院客座教授,并一起开设了国际课程“Acvances in Ecotoxicology”及“科技论文写作系列讲座”,学生在和自己专业的国际知名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学习中,提高了国际交流的勇气和能力(详见我校观海听涛20131203日的报道)。

潘老师在踏实的工作中,为培养有海洋特色的环境科学人才做出了贡献。

    创新科研:科研上一直致力于近岸环境污染生态学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海洋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山东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结合当前国际前沿,关注近岸海洋环境中的新兴污染以及传统污染的环境生态学和生态毒理学,深入研究新兴污染物——纳米金属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和机制,并针对环境复合污染情况提出“化学手段(量)—生物信息(质)综合环境污染潜在危害评估”技术。为环境污染潜在生态危害的预警及防治提供了方法。成果发表于Environmental PollutionEcotoxicology Environmental SafetyChemosphere 等环境领域知名期刊,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引用。

    培养人才:为学院的发展做贡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如: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Paul HARRISON, 法国科学院(CNRS)资深教授AMIARD-TRUQUET博士及AMIARD博士, 著名金属毒理学专家香港科技大学王文雄教授,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张黎研究员等。在金属生物地化及毒理学方向为科研及教学梯队的稳定发展和水平提升贡献力量。007年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以来已指导15名国内外硕士研究生(毕业9人),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获评校“优秀研究生”及“校研究生学术之星”。积极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和“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及“本科生研究发展计划(SRDP)”项目,培养实验室学生力量。在思想上、生活上和学习上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热心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各项活动,关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慈善一日捐”,为困难、患病学生捐款,奉献爱心。

    积极进取:潘老师在工作中一直勤学不倦、积极进取。在学院支持下分别在2005年赴德国亚琛工业大学、2009-2011年赴法国南特大学以及2012年赴香港科技大学进行科研合作及访问学习,提高自己教学以及科研的能力。潘老师有着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领导、同事、学生的关系和谐融洽。在遭遇挫折和打击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好自己的身心,重新振作起来,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来,把个人的小爱升华成对学生、对社会的大爱。以她的坚强乐观展示了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强烈的责任感。